首页 > 近义词

虚伪的近义词(52个)

共找到 52 个虚伪的近义词,分别如下:

所有近义词释义

  1. 虚假([xū jiǎ]):指不真实,带有欺骗性质,常常用来形容言行不一致或伪装的情况。
  2. 伪善([wěi shàn]):表面上表现得善良、正直,实际上内心并不真诚,常用来批判伪装的道德行为。
  3. 做作([zuò zuo]):指言行举止不自然,刻意装出来的样子,缺乏真诚感。
  4. 矫情([jiǎo qíng]):形容人故意表现出不真实的情感或态度,常带有夸张或不自然的成分。
  5. 造作([zào zuo]):指行为或语言显得刻意、不自然,缺乏真情实感。
  6. 虚浮([xū fú]):指表面上看起来很充实,实际上空洞无物,缺乏真实的内容。
  7. 浮夸([fú kuā]):形容言辞或行为夸张、不切实际,缺乏真诚和踏实。
  8. 虚饰([xū shì]):指用虚假的方式掩饰真相,表面上装饰得很好看,实则不然。
  9. 伪装([wěi zhuāng]):指隐藏真实面目,用假象来掩盖本来的意图或本质。
  10. 欺瞒([qī mán]):指用不实之词或行为来欺骗他人,隐藏真实情况。
  11. 敷衍([fū yǎn]):指做事或说话不认真,表面应付,缺乏真心投入。
  12. 虚情([xū qíng]):指感情不真挚,表面上表现出关心或热情,内心却并非如此。
  13. 假意([jiǎ yì]):指并非出于真心,而是故意表现出某种态度或情感。
  14. 佯装([yáng zhuāng]):指假装某种状态或情感,用来迷惑或应付他人。
  15. 装腔([zhuāng qiāng]):指故意装出某种姿态或语气,显得不自然,缺乏真实感。
  16. 虚套([xū tào]):指表面上的客套或形式化的言行,缺乏真心实意。
  17. 假托([jiǎ tuō]):指借用虚假的理由或借口来掩盖真实意图。
  18. 伪饰([wěi shì]):指用不真实的方式来美化或掩饰,隐藏真实的面貌。
  19. 矫饰([jiǎo shì]):指故意掩饰真实情感或意图,表现出不自然的态度。
  20. 虚言([xū yán]):指不真实的言辞,常常用来欺骗或敷衍他人。
  21. 假话([jiǎ huà]):指不真实的言语,用来误导或隐藏真相。
  22. 虚张([xū zhāng]):指表面上夸大或装作有实力,实际上并无真实能力。
  23. 伪诈([wěi zhà]):指用不真实的手段或言辞进行欺骗,带有狡猾的成分。
  24. 装假([zhuāng jiǎ]):指故意装出不真实的样子,用来迷惑或应付他人。
  25. 虚晃([xū huǎng]):指表面上做出某种姿态或行动,实际上并无实质内容。
  26. 假装([jiǎ zhuāng]):指故意表现出某种并非真实的状态或情感,用以掩饰。
  27. 虚夸([xū kuā]):指言辞或行为夸张,不符合实际情况,缺乏真实性。
  28. 伪劣([wěi liè]):指表面上看起来不错,实际上质量或本质很差。
  29. 虚诈([xū zhà]):指用虚假的手段或言辞来欺骗他人,隐藏真实目的。
  30. 假仁([jiǎ rén]):指表面上表现出仁慈或善良,实际上并非真心。
  31. 虚文([xū wén]):指表面上的礼节或形式化的言辞,缺乏实际意义。
  32. 矫揉([jiǎo róu]):指故意表现出柔弱或做作的态度,显得不真实。
  33. 假义([jiǎ yì]):指表面上表现出道义或正直,内心却并非如此。
  34. 虚应([xū yìng]):指表面上应付或回应,实际上并无真心或实际行动。
  35. 假冒([jiǎ mào]):指冒充或仿造,用不真实的方式来欺骗他人。
  36. 虚设([xū shè]):指表面上设立或安排,实际上并无实质作用或内容。
  37. 伪作([wěi zuò]):指故意制作或表现出不真实的东西,用以蒙蔽他人。
  38. 虚礼([xū lǐ]):指表面上的礼节或形式化的行为,缺乏真诚的态度。
  39. 假象([jiǎ xiàng]):指表面上看起来是某种状态,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  40. 虚名([xū míng]):指表面上的名声或称号,实际上并无真实价值。
  41. 假面([jiǎ miàn]):指用虚假的外表或面具来掩盖真实的想法或情感。
  42. 伪态([wěi tài]):指表现出不真实的态度或姿态,用以迷惑他人。
  43. 虚实([xū shí]):指表面上看起来有内容,实际上空洞或不真实。
  44. 矫伪([jiǎo wěi]):指故意表现出不真实的行为或情感,带有掩饰的成分。
  45. 伪情([wěi qíng]):指感情并非出自真心,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情感并不真实。
  46. 虚意([xū yì]):指并非真心的意图,表面上的态度或行为缺乏诚意。
  47. 假正经([jiǎ zhèng jīng]):指表面上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,实际上并非如此,常用来讽刺不真诚的行为。
  48. 装模作样([zhuāng mó zuò yàng]):指故意装出某种姿态或样子,显得不自然,缺乏真实感。
  49. 虚情假意([xū qíng jiǎ yì]):指表面上表现出感情或好意,实际上并非出自真心。
  50. 矫揉造作([jiǎo róu zào zuò]):指故意表现出不自然或夸张的态度,显得做作。
  51. 装腔作势([zhuāng qiāng zuò shì]):指故意装出某种姿态或语气,显得不真实,常用来讽刺。
  52. 假仁假义([jiǎ rén jiǎ yì]):指表面上表现出仁慈和道义,实际上并非真心。

虚伪的详细解释

虚伪(xū wěi)指表里不一、刻意掩饰真实想法的行为特质。这种特质表现为外在言行与内心真实想法存在明显矛盾,往往带有欺骗性或功利性目的。

 

具有虚伪特质的人,通常会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或行为来塑造某种形象。这种形象可能符合社会期待,也可能迎合特定对象的喜好,但其本质是对真实自我的掩盖。

 

虚伪与社交礼仪存在本质区别。前者是主动的伪装,后者则是善意的规范。虚伪者往往在获得利益后便显露本性,而遵守礼仪者则能保持言行的一致性。

 

识别虚伪需要观察言行细节。比如过度夸张的赞美与实际行动不符,或者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,都是典型的虚伪特征。

虚伪的出处

虚伪的例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