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近义词

榛莽的近义词(33个)

共找到 33 个榛莽的近义词,分别如下:

所有近义词释义

  1. 荆棘([jīng jí]):指丛生的刺灌木,常用来比喻艰难险阻或复杂混乱的环境。
  2. 丛莽([cóng mǎng]):形容草木茂密、杂乱无序的状态,常用来形容荒野或未开化的地方。
  3. 荒莽([huāng mǎng]):指荒凉而杂乱的自然环境,多用于形容未开发的野外景象。
  4. 草莽([cǎo mǎng]):指杂草丛生的荒野之地,也可比喻粗野或未受教化的人群。
  5. 灌莽([guàn mǎng]):形容灌木和杂草茂密丛生,常用于描述荒凉或原始的自然景观。
  6. 林莽([lín mǎng]):指茂密的森林或丛林地带,常带有原始、未开化的意味。
  7. 野莽([yě mǎng]):形容荒野中杂乱无序的草木景象,也可指粗野的状态。
  8. 莽丛([mǎng cóng]):指草木茂密杂乱的丛林或荒地,带有原始自然的意味。
  9. 荆莽([jīng mǎng]):指带刺的灌木和杂草丛生的地方,常用来形容艰难的环境。
  10. 乱莽([luàn mǎng]):形容草木杂乱无序的状态,多用于描述荒废或无人整理的野地。
  11. 荒草([huāng cǎo]):指荒地上生长的杂草,常用来形容废弃或无人打理的地方。
  12. 杂草([zá cǎo]):指各种无序生长的草类植物,常用于描述荒凉或混乱的自然环境。
  13. 灌丛([guàn cóng]):指灌木丛生的区域,常带有茂密和杂乱的含义。
  14. 丛林([cóng lín]):指茂密的树林或灌木丛,常用来形容原始自然的野外环境。
  15. 密林([mì lín]):指树木茂密、难以穿行的森林地带,带有原始和荒野的意味。
  16. 荒林([huāng lín]):指荒凉无人打理的林地,常用来形容废弃或原始的自然景象。
  17. 野林([yě lín]):指荒野中的森林,带有未开化或自然原始的含义。
  18. 草丛([cǎo cóng]):指杂草密集生长的地方,常用于描述荒地或野外的自然环境。
  19. 荒野([huāng yě]):指无人居住、草木杂生的广阔野地,常带有荒凉和原始的感觉。
  20. 野地([yě dì]):指荒凉的田野或未开发的土地,常用来形容自然原始的状态。
  21. 莽原([mǎng yuán]):指广阔的荒野或草原,常带有未开化和杂乱的自然景象。
  22. 草原([cǎo yuán]):指杂草丛生的平原地带,常用来形容荒凉的自然环境。
  23. 灌林([guàn lín]):指灌木和树林混杂生长的区域,常带有茂密和原始的意味。
  24. 荒地([huāng dì]):指无人耕种、杂草丛生的土地,常用来形容废弃或荒凉的地方。
  25. 野草([yě cǎo]):指自然生长的杂草,常用来形容荒野或无人打理的环境。
  26. 丛灌([cóng guàn]):指灌木和杂草丛生的地方,常用于描述荒凉的自然景观。
  27. 林灌([lín guàn]):指树林和灌木混杂生长的区域,常带有原始和杂乱的意味。
  28. 草野([cǎo yě]):指杂草丛生的荒野之地,常用来形容未开发的自然环境。
  29. 荒原([huāng yuán]):指广阔的荒凉平原,常带有杂草丛生、无人居住的景象。
  30. 密丛([mì cóng]):指草木非常茂密、难以穿行的丛生地带,常用于描述原始环境。
  31. 野原([yě yuán]):指荒野中的广阔平地,常用来形容自然、未开化的景象。
  32. 草木丛生([cǎo mù cóng shēng]):形容草和树木茂密地生长在一起,常用来描述荒野或无人打理的地方。
  33. 荆棘丛生([jīng jí cóng shēng]):指带刺的灌木茂密生长,常用来比喻环境艰难或充满阻碍。

榛莽的详细解释

榛莽(zhēn mǎng)指杂乱丛生的灌木荆棘,常用来形容荒芜偏僻、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象。这个词语由榛和莽两个字组成,榛指榛树或泛指灌木丛,莽则形容草木茂密杂乱的状态。

 

在古代诗文中,榛莽多用于描绘未经开发的荒野景象。比如陶渊明在《归去来兮辞》中写道: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,这里的荒就可以理解为榛莽丛生的状态。这种意象往往寄托着文人隐逸山林的情怀。

 

现代汉语中,榛莽除了指实际的草木丛生外,也可引申为事物杂乱无序的状态。比如可以说某个领域的研究尚处榛莽阶段,意指该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、尚未形成系统的状态。

榛莽的出处

榛莽的例句